风水学的起源、延伸与发展

中国古代风水术,是集地质学、生态学、景观学、建筑学、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古代建筑规划的设计理论。用现代话讲:就是人与自然怎样能和谐共处的一门自然科学。

据叶九升(明清人氏)著 山法大全记载,最早发源与殷周时期。《周:樗里子传·史记》中说:“樗,昭王七年卒,葬于渭南章台之东”。樗曰:“后百岁当有天子之棺夹我墓”。他死后百年果然得到应验。人们惊叹之余,认为樗里子能如此神奇地预见他死后百年之事,这于他精通风水学至关重要,均以为他就是风水学的最早远祖。

风水学的初兴时期在汉朝,以青乌先生著的“葬经”为凭(即郭谱的叔叔,真实姓名不详,此为易名)。据后汉书《袁安传》记载:袁安父死选址时偶遇三位书生,指一地告曰:“葬此可保世代公候。”后果应此话。另据三国志《管辂传》记载:管辂一次随军出征,忽于一庞大的贵族古墓,即毋丘俭之墓,审视后不由的靠树自叹,众人问起何故也,他答曰:“此地林木虽茂无形可求,碑言虽美无后可守,玄武藏头,苍龙无足,白虎御尸,朱雀悲哭,四危已备,法当灭族。不过二载其应至矣。”后果应其说。

又据晋书《羊祜传》记载:羊祜先师言:其祖坟有帝王之气,为保身免灾,自己掘断祖坟来气,斩断龙脉,毁坏地形,以求保身自安,不图大贵张扬,召来横祸。后被一术士发现,看后叹曰:“此坟必出断臂公候”。后羊祜在一次对东英作战中从战马上跌下来折断了臂膀,后果被封为三公高位。以及南北朝记载的“孙钟设瓜,示子葬地”的名言(实葬孙钟之母),后生孙坚、孙权父子位居三国一帝。梁武帝时的“鸟山出天子”民谣,“夜半夫妻八百丁”“虎咬山下朱(猪)”等等,均为数千年来风水史上的典范名例,数不胜举。并由此而产生并填补了中国古文化的一页:中国风水学。